为什么我们需要五年计划?
作者:bet356在线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21 09:05
我们为什么需要五年规划?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头版社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提出当年的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斗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国家建设。当时的人们对五年计划并不陌生。报纸上经常宣传苏联的五年计划促进了工业化,使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创造出社会主义生产力。但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没有人知道。从后来的角度来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烂了。因为基础差、经验不足,以及战争的不确定的外部影响,使得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难以为继。 入侵美国、援助朝鲜、苏联,我们只能一边计划一边执行,一边不断地改变、调整、补充。规划始于1951年。1952年,周恩来、陈云两次拜访斯大林,并专门询问有关问题。 1953年,该计划开始实施,经历了几次重大修改。 1954年初,毛泽东发出军令,要求尽快制定计划草案大纲。直到1955年,计划年过半,第一个五年计划才正式通过。但从后来的角度来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成功的。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工业化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改变“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一辆都造不出来”的局面。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全面完成。汽车、飞机、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白手起家;大量新增钢铁、煤炭、电力、机械、非热金属、化工、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产业布局的主体框架。更重要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五年计划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此后,我国制定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相互衔接、有序推进。科学制定和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备受关注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这今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之际,“十五五”规划实施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更长远未来。如何科学谋划、有效实施“十五五”?大部分经验和启示都可以从之前的十四五规划(计划)中找到。首先,总体目标应始终锚定大方向。 “十四五”“一五”始终围绕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此庞大的复杂系统的复杂工程,通过中长期规划的阶段性分解,尽可能避免对发展和短期行为的破坏,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蓝图最终绘制出来。每个五年规划(计划)之间细微或重大的调整,体现了不同形势下的不同要求——比如,从“六五”开始,“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兼顾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规划》更名为《规划》,体现了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更深层次转型。 3 我们看一下五年计划的独特优势之一——“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把政策、项目、资金、人员融为一体,实现突破。例如,“十三五”将“现行标准下可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列为约束性指标。在中央统筹下,800多个县制定了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政策。 与贫困作斗争。五年来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万亿元。省际土地交易指标筹集资金1130亿元。推出社会救助基金。 1005亿元,290万余名干部入驻村工作队。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51万人, 每年超过1000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从“一五”起步的工业化,到“十三五”的脱贫攻坚,再到长江沿岸铁路建设世界级工程取得的重大进展,“物联网”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但在发挥这一优势之前,还有两点要点。一是要思考清楚“做什么大事”。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一些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省区市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之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应成为“大局”之一。一方面,规划和政策要保证导向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地也要有“一盘棋”的战略思维,既要实施国家总体扩张,又要着力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避免陷入地方保护、地方保护等“不和谐”竞争。 复制建设,更好地产生协同效应。确保努力朝着同一方向并产生协同作用是综合规划的重要功能。 4 五年计划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有西方学者分析为“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意味着五年规划更好地协调了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的作用。从“十一五”开始“十二五”期间,“计划”更名为“规划”,更多地使用指导性、约束性指标来组织管理经济,政府和权力的职能失灵。但这并不意味着“看得见的手”不再发挥作用,而是重点放在干预市场上。市场失灵激发市场活力。比如,要打破市场壁垒、市场壁垒和堵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让商品流通成为可能。 因素得以顺畅、自由地流动。 2022年,《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十四五”规划》首次发布,作为我国现代流通领域第一个五年规划。以此为重点,围绕市场、商务、物流、交通等领域提出50条任务和建议。更直接有效的是支持市场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这在之前的五年规划中也有所体现——“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尚不明显的行业和领域; “十三五”明确,取消对各种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至5800万家以上,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在“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新阶段,以更强硬的姿态帮助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克服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挑战,为其创造更加公平、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更多的五年发展动力。耳朵和发展动力可能是下一个五年计划周期应该关注的任务。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
020-66888888